现代社会强调人人平等,反对人有先天尊卑等级差异,同时也消除了世袭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于是传统道德中有阶级歧视性的道德规范自然要被摒弃,只有那些用于调节日常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的无阶级歧视性的道德规范,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和气生财之类,在现代还仍有其报答力。
兑卦之兑意思是说(悦),其《彖传》说说以先民,民忘其劳。[55] 朱熹:《论语集注·八佾》。
例如鲁国的禘祭,既祭周公、又祭文王(上帝)。《易·观》卦辞意在强调祭祀不在乎礼之厚,而在乎心之诚[58]。例如《观卦》: 观:盥而不薦,有孚颙若。恰恰在这种领悟中,物、存在者的生成才是可能的,这就是《中庸》讲的不诚无物,而诚能够成己、成物。《周易》筮辞有孚意谓有信,孔颖达解释:孚,信也。
他所观而见之的,是对祖先的情感。这显然属于本体论层级的问题。[9]所以所有宗教尽管神秘,均有对某种神灵的崇拜,但它们最终仍然都不过是人的创造物,同样也是满足人的特定需求的工具。
而一套理论或基本理论,一旦被证明为具有真理性,也便成为科学,或库恩所说的有了范式的常规科学。[6] 2、关于中国传统科学 科学就是将对象世界分门别类地加以描述,并力图用经验实证的方法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学问。中国监察制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一种哲学是否高明,并不是看其是否具有不容置疑的真理性,而是看其对问题的辨释是否巧妙智慧,能否让人开启心智,是不是具有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性,能否自圆其说。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分类评估 所有民族的传统文化相对于人类的一般文化而言,都是只有时限方面的强调,而无结构方面的不同。习俗由于是在生活生产中自发形成的,那么随着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现代变迁,传统生产习俗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那些生活习俗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迁,于是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仍在延续的也已不多,只是那些距生产较远,与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祭祀节庆相关的传统习俗还有较多保留,但形式上也往往有了些新的变化。
然而,当原始社会分裂为利益集团相互对抗并有先天尊卑等级差异的阶级社会之后,宗教开始以新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沦为统治阶级用于教化、愚弄被压迫阶级自愿服从自己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变成人民的精神鸦片,用于自我麻醉,缓释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比如中国古代司法部门的御史监察制度和谏官言谏制度,就对今天形势严峻的反腐败斗争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对它们也实在是没有实现一元化的必要。或者说,是在运用一定物质工具创制某种器物时所采取的步骤、程序、做法、技巧、工艺和操作方式。
清朝末年,我国的一些士大夫,在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反思中国被世界列强欺负的问题时,把国人理性与科学精神之不足归罪于汉字,抛出汉字祸水论,似乎汉字天然地与理性分析对立,有碍逻辑思维。正因艺术品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每种具有独特性的艺术品也就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享受,所以只有世界的艺术品越多样才越能带给人更多的审美享受。用这一方法得到的结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传统语言和传统宗教是属于能按原样延用至今而不失效力的部分。这是因为,科学是揭示真理的,于是只有那种最接近真理的科学理论才值得大家学习。
既然如此,以中国传统科学为支撑的中国传统技术,也就势必会在整体上落后于以近现代科学为支撑的近现代技术。因此界说艺术应首先突出艺术表达方式的特殊性。
换言之,虽然他们好像都能对自己的观点用一些事实加以证实,却又都不能对对方的观点予以证伪。技术是制造器物的,于是只有能制造最好用器物的技术才值得大家模仿。
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79. [19] 参见:邱永明。如随着电脑排版及电子胶印技术的出现,汉字在活字印刷时期的劣势已经不复存在。既然传统器物在今天已经边缘化,那用于制造传统器物的中国传统技术在今天也就势必随之边缘化。[7] 韩东屏哲学的使命[J].学习与探索,2001(6)。相反,那些在巧妙智慧性、开启心智性、自圆其说性和逻辑自洽性方面越弱的哲学就越不高明,越不能得到人们的赞赏与追随。早期宗教是原始社会壮大自身力量的手段,用于对抗威胁人类生存的神秘自然力。
而传统哲学和传统艺术虽基本上能原样延用至今,但其对中华民族的报答力已不如当初创造时那么大。翻开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化研究史可以看到,在如何看待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国人一直存在激烈争辩,并始终分殊为三个派系,即挺派、抑派与庸派。
一旦那里的人们脱贫致富,这些还在充当当地主要的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的传统器物就会被他们立即淘汰出局。非正式规则即习俗,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有习惯、惯例、民俗、乡约和道德等具体形态。
但随着经验实证方法在近代自然科学和现代社会科学的相继成功,一些以往科学未答的问题得到了科学的回答,于是哲学便不再过问这些领域的问题。因为如上所析,在需要也能够实现文化同质化的文化构成中,即在科学、技术、制度、道德的领域,中国传统文化除中医之外,基本上已不存在比包括西方文化和当代中国新文化在内的现代文化更先进、更优越的东西。
基于所有器物总是运用一定的技术而制造出来的事实,可知要想评估中国传统文化之技术,只需考察中国传统器物在今天的使用情况即可。[8]但到了近代却明显衰落了。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嬗变对制度反腐的现实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09(7)。由于现代科学,无论是现代自然科学还是现代社会科学,均是在近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科学的发展方式又总是以新的理论取代旧的理论、以范式理论取代非范式理论。
他们认为,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基于浙江省几所在杭高校的调查分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09(8)。
因此,所有民族的宗教、哲学、艺术、习俗,是根本不需要进行同质化的。为何不能用整体抽象定性法评说中国传统文化? 不论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及文献库中,还是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中,都不难找到挺中国传统文化或抑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证与事证,史证与今证。
人文学:科学之外的智慧与学问[J].河北学刊,2003(1)。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制度与道德的全球同质化已经部分地成为现实。
与以上四种文化构成不同,宗教、哲学、艺术、习俗,由于既无涉真理谬误,也难辨何种最好,结果人们就无法知晓究竟该将它们同质化到哪一种上去。易言之,中国传统技术在今天还算有优势的部分一定不会多,不过就是些与日常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尚不在现代科学关注、研究范围之内的做饭、烹饪、酿造、腌制、缝补等日用技术和民间手工器物制造技术之类。这就表明,中国传统科学不仅与当代自然科学和当代社会科学的形成无关,而且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各门具体学科上看,都已呈落后、失效之势,根本无法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而传统社会在行政司法、教育科技、文艺卫生、军事国防、公共管理、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部门制度也因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而不能原样照搬到现代社会。
但这种裨益最多也只能是一种量的增加而不可能是质的改观。即便它们是用精致的工艺制造出的有精美形式的人造物,也最多只能说是工艺品。
其基本功能是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文学、音乐、戏剧、美术之类是其典型形态。一种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表现为对其他民族、其他文化所产生的吸引力和同化力,而这也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软实力所在。
3、关于中国传统技术 技术是创制各种器物的具体方法。既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传统语言和传统宗教还能不失效力地满足现代国人的相关需求而无需再进行新的原创,而其他构成部分则均达不到这一点,那就应该坦承,中国传统文化在总体上已呈边缘之势,其中仍有优势的东西与直接可为今天所用的东西已然不多,已基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和满足现代人的需求。